中南财经政法大学7家机构入选AMI智库入库名单
日期:2025-10-14 13:52
近日,中国社会科学评价研究院正式公布“中国智库综合评价研究项目(2025)”AMI智库入库名单,中南财经政法大学7家机构成功入选,充分彰显了学校在特色新型智库建设领域的综合实力与鲜明优势。
中国智库综合评价研究项目(AMI)是由中国社会科学评价研究院组织的全国性智库评价活动,以“吸引力、管理力、影响力”三维指标体系为核心,聚焦咨政建言、理论创新、社会服务等关键维度,重点考察智库的决策影响力、专业特色和综合实力,该项目每四年开展一次综合评价,其评估结果已成为衡量我国智库建设水平的重要标尺。此次中南财经政法大学7家机构同时入选,是评价机构对学校智库体系建设成效的高度认可。
一、湖北地方立法研究中心(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湖北地方立法研究中心(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是湖北省人大常委会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共建的学术科研机构,雏形是于2003年成立的全国首家地方立法研究中心——湖北地方立法研究中心;2018年湖北省地方立法研究和人才培养基地(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成立,正式确立“中心+基地”合署办公模式;2025年以来,中南大立法基地积极与新成立的湖北省备案审查研究中心(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探索开展协同办公,共同助力湖北省地方立法高质量发展,深耕立法理论研究,创新立法人才培养。基地服务国家立法和地方立法需求,完成多项立法的调研、论证、评估任务,参与多项立法理论研究课题,推动《立法和政策设计》实务课程建设和推广;创建的内部刊物《地方立法理论与实务》已连续七年出刊;推出品牌会议“地方立法理论与实务·南湖论坛”已举办至第四届,成为地方立法理论与实务研究的重要平台。
二、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产业升级与区域金融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
产业升级与区域金融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由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牵头,联合多所高校及金融机构、国资企业共建,2014年5月获批立项,是湖北省 “2011” 计划第二批认定项目,也是全省唯一文科领域区域类研究项目。中心现有研究人员60余人,含长江学者、国家级名师等众多高层次人才。2018 年验收评估良好,2019 年转型高校新型智库,连续入选CTTI来源智库,获评CTTI2022年度高校百强智库等。2025年成为中国社科院AMI入库单位。学术成果丰富,连续出版13部《中国金融发展报告》,多篇咨询报告获省政府高度肯定及奖项。智库服务成效显著,相关课题获采纳,成果多平台推介,还入选多项 CTTI 年度优秀成果与最佳案例。中心构建跨区域协同机制,设多研究院,与多国高校建立国际合作。
三、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治发展与司法改革研究中心
法治发展与司法改革研究中心于2012年成立,是专门从事法治发展战略性研究的综合性教学科研智库。基地按照学科、院系、校校、校地优质资源“破垒融合”的方式,现已形成专兼职结合、院校教师和实务专家协同、国际知名学者参与的科研团队,聚集了100余国内外知名专家和实务界精英。基地于2013年获批教育部社会治理法治建设创新团队,2016年获CTTI中国来源智库“211”百名高校智库排名第一,并连续获评A级;2018-2021年两次被湖北省委宣传部向中宣部推荐为国家百强智库培育单位;2020年获评中国法学会优秀法治研究基地;2021年获批“教育部科技部司法鉴定技术应用与社会治理学科创新基地”“教育部首批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2022年获评“湖北省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优秀基地”;2023年获批“湖北省法学会高端法治智库”;2025年入选中国社会科学评价研究院AMI智库系统。基地积极参与决策咨政服务,为中央和地方法治建设提交了大批咨询报告,积极开展法治宣传、法律援助等社会服务活动。基地创设了“法治社会·长江(国际)论坛”,已连续举办了11届。
四、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人口与健康研究中心
人口与健康研究中心是由湖北省卫健委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共建的省级科研机构,是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公安部户籍中心战略合作单位。2024年入选中国智库索引(CTTI)来源智库,2025年入选中国社科院AMI中国核心智库;2022年,依托于本中心,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与湖北省卫健委、湖北省民政厅、湖北省医保局共建湖北健康老龄研究院这一省级平台。中心团队于2022年被评为“高等学校优秀中青年科技创新团队”;荣获CTTI2024年度智库最佳案例、智库优秀成果一等奖。中心围绕国家人口与经济社会发展转型需求,攻关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在探索社会变迁与人口发展内在规律的同时,提供系统的公共管理与公共政策设计服务,为政府决策建立科学支撑。承担课题项目100余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8项、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3项、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7项、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30余项;向各级部门提交资政报告60余项,其中,入选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国家社科基金《成果要报》2项。
该机构不仅跻身AMI智库行列,其《建设跨学科人口监测数据库,积极应对人口低生育率问题》还获评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十年回顾参考案例。
五、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收入分配与现代财政学科创新引智基地
收入分配与现代财政学科创新引智基地自成立以来,在智库建设方面取得丰硕成果。在2016年连同我校其他智库一起在中国智库索引发布的“211”高校智库 MRPA 测评综合排序中以100分荣获第一名。中国居民收入与财富动态监测数据库入选2021年AMI中国智库参考案例。荣获CTTI2022年度智库优秀案例、智库优秀成果特等奖、高校智库百强榜(A类);荣获CTTI2024年度智库建设优秀案例、智库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所撰写的多份研究报告多次获中央及省部级肯定,并在实际中被采纳,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影响。基地以收入分配为抓手,服务国家重大需求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充分发挥高校智库作用。
六、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是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是教育部、国家外国专家局学科创新引智基地。中心全面对接并融入国家和区域知识产权战略的制定和实施,参与两轮国家知识产权建设纲要的研究起草和年度推进计划拟定,研究起草了一系列我国知识产权事业发展的规划文件。全面参与国家知识产权制度建设,先后承担著作权、商标、专利相关法律法规的起草、修订和论证工作。与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保持长期深度合作,在多项国际重大知识产权立法活动上宣讲中国方案,参与《视听表演北京条约》的谈判、签订以及《保护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公约》的制定。中心先后与中宣部国家版权局、文化和旅游部、国家知识产权局、最高人民法院共同设立了“国际版权研究基地”“文化和旅游研究基地”“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实施研究基地”“国家知识产权培训基地”“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理论研究基地”等平台。中心入选文化和旅游部首批“文化和旅游行业智库建设试点单位”;入选CTTI高校智库百强榜,并荣列“A+”等级;智库成果多次获CTTI年度智库研究精品成果;有关服务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的智库案例被中国社会科学评价研究院评为“2021年中国智库参考案例”。
七、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中国(湖北)自由贸易试验区研究院
中国(湖北)自由贸易试验区研究院是中国(湖北)自由贸易试验区工作办公室(湖北省商务厅)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合作共建的新型智库机构,为湖北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自2020年7月成立以来,研究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依托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经法管”学科深度融通的办学特色,按照 “服务重大战略,聚焦优势领域,产出一流成果”的发展思路,围绕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与打造现代化产业体系、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等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努力打造集高水平开放理论与对策研究于一体,具有鲜明学术特色和前沿性与影响力的研究平台,为湖北乃至全国自贸试验区建设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撑。
近年来,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始终将智库建设作为科研创新与社会服务的核心抓手,构建了特色鲜明、协同联动的智库发展格局。此次7家机构入选AMI智库,既是学校智库建设的重要突破,更是持续服务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有力支撑。学校将以此为契机,进一步整合校内外优质资源,强化智库研究的战略性与前瞻性,推动更多智库成果转化应用,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中南大智力力量。
新闻来源 |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